顯示具有 網路趨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網路趨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9月18日 星期五

阿里巴巴即将发布国际物流平台AliExpress

阿里巴巴即将发布国际物流平台AliExpress: "

阿里巴巴即将发布国际物流平台AliExpress


2009年9月17日




alibaba-aliexpress-invitation


卫哲在近日表示:“阿里巴巴旗下网站的综合统计数据能够使阿里巴巴提前3-6个月预测中国的国内市场和出口量。”这就难怪,马云早在20082月就预言:“经济寒冬已经来了”。而现在卫哲说:“中国出口商最难的日子已近过去了”。


卫哲还透露了阿里巴巴自建物流平台的情况,这就是AliExpress:一个为国外买家购买中国供应商的商品的物流解决方案。据称,在几周之内,这个正在测试的站点就会对所有人公开。其最大优势在于:将对小宗货物,甚至只是一件商品,提供物流。并且可以全程追踪。AliExpress的口号是:“最小的数量,最优的价格”( factory prices on even the smallest orders)。这个服务的实质是,让中国的商家直接为美国的消费者服务,在美国的B2C市场里跟亚马逊和Ebay直接竞争。


AliExpress将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一起推出,这样,在此平台上,就一举解决了“信息流(alibaba.com),物流(Aliexpress),资金流(AliPay)”三个交易要素。同时,也就意味着支付宝将在国际市场跟EbayPaypal直接竞争。支付宝目前每天处理400万次交易,数额达到1亿美金。20097月,注册用户超过2亿。


当然,这样做的风险很大。2008年的12月,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环球资源和eBay2005年成立的合资公司Global Sources Direct宣布中止其批发业务。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很难保证跨国交易的商品质量和交货时间。在中国,大量中小企业的信誉并不好。


孙子在其兵法里说过:集中你的优势兵力,继续你的精力。但看起来,马云却没有听取这一法则,而是在多个地区和多个领域同时作战,把其公司的资源摊得很薄。其实,马云一直是一个藐视常规思维、喜欢出奇制胜的人,到目前为止,他似乎还做得不错。


alibaba-aliexpress-guides


改进 , , , , ,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

珠三角发动百亿企业暗战互联网深处-新闻频道-和讯网

珠三角发动百亿企业暗战互联网深处-新闻频道-和讯网: "

2020年成世界性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当前,广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交易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珠三角已经是国际制造和物流中心,其目标是:2012年成为亚洲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20年成为世界性国际电子商务中心。

  在昨天的大会上,省电子商务协会、省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布了《打造珠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1月,广东省提出打造“数字广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东与北京、上海并列为全国电子商务发展领先的三大地区,包括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在内的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都有了迅速发展。其中,珠三角逐步形成了广佛、深港、珠澳等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的都市区,辐射带动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佟星副省长表示,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要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努力做到“三个聚集”:一是多家国际知名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集聚;二是具有自主品牌的特点、产业优势和地域特色的国际化专业电子商务市场的集聚;三是一批新颖丰富的电子商务应用的集聚。

  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表示,要做到这“三个集聚”,广东近期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树立行业品牌,依托我省塑料、钢铁、家具等传统优势行业,壮大一批行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争取建设国家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吸引龙头企业到广东集聚,尤其到珠三角集聚;加强粤港合作,实施粤港两地的电子签名数字证书互认试点;加大政策扶持。

  主动权在于生态圈

  思科全球副总裁Jeff Gallinat表示“思科的经验是,把重点放在三大关键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净值,基金吧)上:保证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关注于解决客户问题之上;敏捷灵活;有效协同。”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表示,目前全球互联网的用户里有85%会在网上进行购物,广东珠三角地区目标明确地提出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令人振奋。他认为,电子商务涵盖的面非常广,未来有线和无线的融合,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是大趋势,广东在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进程当中要提前做准备。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甘绮翠表示,从产业基础、城市环境、基础设备、人力资源等方面看,珠三角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来发展电子商务。她接受本报专访时建议,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发展电子商务: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源投资电子商务;提供非常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她认为,电子商务发展的自由度非常大,关键在形成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圈,这样才能拥有主动权。

  珠三角与香港打造电子商务城市群

  国内知名企业高层对珠三角如何与香港合作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建议。

  中国银联公司助理总裁刘风军建议,珠三角要加快中心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综合支付平台建设,以深莞惠、中山珠海、广州佛山中心城市电子商务基地建设为试点,建立中心城市公共信息综合支付平台,为区域性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高度融合提供便民支付服务,重点是社保、公积金、税费交纳等。

  “可利用香港扩大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机会,在香港和内地推出人民币采购卡产品,推动两地的企业利用采购卡,使用人民币在两地进行网上商业采购。”刘风军说。

  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邹蕾建议,珠三角要注重与香港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粤港物流合作相当紧密,广东省每年约有70%的产品经香港转口,64%的海外买家通过香港的企业到内地进行产品采购,约有97%的外商选择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因此珠三角与香港可以共同打造国际电子商务城市群。”邹蕾说。

  地理论见

  杭州是“首都”,广东是中心

  专访阿里巴巴执行总裁卫哲

  阿里巴巴与广东的结盟,演绎了一个生动的互惠互赢故事。

  2006年初,阿里巴巴在内地的第一家分公司在广东宣布成立,三年多时间,阿里巴巴拥有的1000多万家会员企业中,1/6的会员来自珠三角。去年,阿里巴巴商品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大约占了25%。

  阿里巴巴执行总裁卫哲昨天表示,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去阿里巴巴考察前,阿里巴巴前8年时间在广东只有各类服务、技术人员800人,过去一年却增加到了1500多人,并投入巨资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地区管理中心和数据中心。“服务广东的大量中小企业,公司也在极短的时间内赢得了很高的回报。”卫哲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降临后,广东与阿里巴巴携手,推行了很多帮助中小企业用电子商务对抗金融危机的活动,实际效果如何?

  卫哲:从措施推出后的9个月,加入阿里巴巴平台,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的企业超过了1 .5万家,使广东电子商务普及的数量和广度走在全国最前列。事实也证明,使用电子商务的这些中小企业在广东同一行业的存活率比不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足足高出5倍多。

  今年5月份,阿里巴巴和广东、广州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第一届网货交易会。广东的服装企业在网货交易会前,每天能够进入淘宝市场的批发量大约在1000到2000件,5月份交易会结束之后,至8月底,每天通过淘宝平台的卖家批发量已经达到了10万件,一年至少4000万件,原来外销的服装迅速找到了新的出路。

  记者:对于珠三角打造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您有何建议?

  卫哲:第一,广东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工业制造业在过去一年和电子商务的结合速度非常快,但是服务行业和电子服务的结合速度还不够快。例如,广东大量专业批发市场还没有迅速地电子商务化,其他省份在这一块有领先;第二,在广东的应用有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市发展速度非常地快,有些地区在过去12个月还没有把电子商务普及到一定范围内的中小企业。

  记者:当前,广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卫哲:我觉得广东发展电子商务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人才,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为专业机构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我们在广东要招聘当地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挺困难,经常把手伸到四川、西安、武汉去;二是广东中小企业自身能够使用电子商务的人才是比较匮乏的。

  我们从广东的会员企业了解到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超过10万人,所以广东至少需要200个培训机构,以每年培训500人的速度逐渐满足需求。

  记者:珠三角号称打造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杭州被誉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广东和杭州,更爱哪个地方?

  卫哲:全国最大的3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总部都在杭州,杭州不成为电子商务的“首都”都很难。但“首都”不一定就是最大的中心,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总部都在北京,但金融业务在上海开展成就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汪洋书记也没有让阿里巴巴旗下三家公司都迁到广东来,这样就“迁都”了,但是要求阿里巴巴一起努力将广东打造成为电子商务的示范应用中心。从外贸出口、人均G D P、中小企业数量等指标看,广东整体的商务总量大于浙江、江苏,这种领先的优势,决定了广东将是电子商务应用最广泛、创新最多的中心地区。

  地理纵深

  门户城市广州如何发力?

  广州是千年商都,传统商贸业发达,“千年商都”如何和“网络商都”互动发展,使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华南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正在探索的问题。

  昨天,广州市副市长徐志彪表示,广州正在全力打造中国电子商务运用示范城市和亚太地区重要电子商务中心,立志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建成高度聚集化、全面网络化的信息广州。到2010年亚运会召开时,要完成覆盖全市城区的无线城市建设,社会公众可以享受随时随地随需的网络和信息服务。

  徐志彪表示,从今年开始,广州将连续三年共拿出3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扶持资金,力争用五年时间培育10家电子商务营业额超过100亿的龙头骨干企业,10家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电子商务企业,上市电子商务企业达到5家,将广州建成华南地区电子商务的运用中心、创新中心,成为珠三角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运用城市。

  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总工程师吴奇择建议,广州要推动专业市场商户应用电子商务,扶持年交易额10亿以上专业市场全面应用电子商务,引导数码电器、皮革皮具、玩具礼品、汽车配件、音像制品、服装等优势行业建设电子商务公共平台。

【作者:佘慧萍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李兰兰)
"

Adobe 購買網站流量分析公司 Omniture

Adobe 購買網站流量分析公司 Omniture: "

今天軟體公司 Adobe 宣佈它將購買網站流量分析公司 Omniture。這個消息一出來,大部分人的反應 (包括老貓在內) 是極度的困惑。Adobe 這個公司不一定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凡是上過網的人多少都遇到過 PDF 檔案,而 Adobe 就是發展出 PDF 檔案的公司。該公司另外有不少產品,像 Illustrator 及 Photoshop 是電腦繪圖方面最佳的產品,而它的 Cold Fusion 和 Dreamweaver 則是開發網站的利器。

Omniture 則是美國最大的收費網站流量分析公司,聽說它是擁有 85% 的收費網站流量分析市場。老貓有用過 Omniture 的經驗,而這個經驗並不是很好。要利用 Omniture 來做分析,需要做許多的事先準備活動,不像 Google Analytics 只需要把一個 Javascript 碼加進去就好了。Omniture 有提供許多報表,可是要透過它的報表來做分析並不容易,因為它並沒有 Dimensional Model (維度模式) 的概念。當然,透過 Omniture 的確能獲取一些 Google Analytics 無法做到的資訊,而這也就是為什麼 Omniture 有超過 5000 間客戶,而這些客戶中不乏大公司的原因。

這兩間公司的合併,實在是看不出來有什麼道理。要是有人要買 Omniture,我本來會想說是甲骨文或 SAP 之類,在資料庫或資料倉儲這些方面已經有一些產品的公司。現在 Adobe 產品中,只有 Cold Fusion 和 Dream Weaver 這種產品勉強可以說有跟 Omniture 掛到邊。或許 Adobe 覺得以後可以在這類產品中增加了網站流量分析的功能。除了這個以外,我實在是想不出來有什麼別的可能了。

另外,購買 Omniture 意味著 Adobe 現在跟 Google 是直接競爭對手。Google Analytics 現正不斷地加新的功能,所以它跟付費網站流量工具的差異越來越小。Adobe 是否能夠在 Omniture 上做出需要的投資,仍然是個未知數。另外,Omniture 現在的顧客許多都是 Fortune 500 級的顧客,而這跟 Cold Fusion 和 Dream Weaver 的顧客層級不太一樣,因此 Adobe 要將 Omniture 的技術如何訂位,也是件值得玩味的事。

"

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云科技 » 麦肯锡报告:公司如何从Web2.0中获益?

云科技 » 麦肯锡报告:公司如何从Web2.0中获益?: "麦肯锡报告:公司如何从Web2.0中获益?"

美国男士使用“find my iphone”功能找到了被抢的iphone和三个劫犯

美国男士使用“find my iphone”功能找到了被抢的iphone和三个劫犯: "

美国男士使用“find my iphone”功能找到了被抢的iphone和三个劫犯


2009年9月1日




jcms-2009-14831


前天凌晨1点,一个在匹兹堡的男士被抢劫了,匪徒拿走了他的钱包和iphone。在安全离开现场后,这位男士立刻报警,并且利用苹果的一个开放应用Mobile Me上的“Find My iPhone”,找到了这部iPhone当时所在的位置:一家当地的沃尔玛超市。


这位男士立刻与警方合作,在沃尔玛附近的一个加油站逮捕了三个罪犯。警方从他们手中找到了一把枪,以及抢来的身份证和钱包。


很多美国歹徒人会因此得到一个教训:千万别抢劫一个人的iphone,如果真抢了,拜托立刻关掉电源。


创新 ,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

诺基亚推出自己的移动财务管理和支付工具:Nokia Money

诺基亚推出自己的移动财务管理和支付工具:Nokia Money: "


首页 > 创新 > 诺基亚推出自己的移动财务管理和支付工具:Nokia Money


诺基亚推出自己的移动财务管理和支付工具:Nokia Money



2009年8月28日




ceq6n6x3nqby


如题。


诺基亚试图把Nokia Money设计得就像打电话和发短信一样容易操作。一个用户可以向另一个用户支付费用,只需要用到这个人的手机号码就可以。也可以用来对商品付费,对水电煤等公用产品付费,或为手机卡充值。这些服务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提供。


为此,诺基亚正在建设一个范围广阔的Nokia Money代理商,用户可以在这些点存钱或取现。


在很多地方,手机用户都远远多于银行账户,意味着很多手机用户基本上没有用过银行服务。目前,全球有40亿手机用户,但只有16亿银行账户。这里包含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Nokia Money将会和Obopay合作,Obopay在研发全球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方面是领先者。诺基亚在今年刚刚对Obopay注资。Nokia Money将基于Obopay的移动支付平台,但是新添了独立的移动元素。诺基亚希望,Nokia Money是开放的服务,可以和其他支付系统兼容。


诺基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跟各家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以推进Nokia Money的落地,以及一个生态网络的形成。但是,具体那些机构已经达成合作,还没有公布。


Nokia Money的服务将在20099月首先在德国启用,之后在2010年开始逐步在全球展开。当然,相信诺基亚在中国的推进将会格外艰难。


从模仿AppStoreOviStoreNokia Money,诺基亚在从一个手机制造商向互联网转型和服务化转型之路上,不遗余力。


创新 , ,













  1.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1. 目前还没有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昵称 (必填)


电子邮箱 (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网址









Additional comments powered by BackType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

2009年全球最佳的50個網站! | 【宅科技】Google Blogger

2009年全球最佳的50個網站! | 【宅科技】Google Blogger

来函照登:头脑风暴——如何颠覆QQ?

来函照登:头脑风暴——如何颠覆QQ?: "

首页 > 创新 > 来函照登:头脑风暴——如何颠覆QQ?


来函照登:头脑风暴——如何颠覆QQ?


2009年8月27日




l2k1


尊敬的云科技和各位读者:你们好!


在感谢诸位读者的赏识(呵呵)和鼓励之后,我。。。。依然觉得有话要说。首先,我们认为,要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创业企业要满足以下两点:(1)要以颠覆某个垄断者为目标;(2)要采用富有想象力的“颠覆性”战略来实现。尤其是后者,比如历史上对可口可乐的颠覆性打击就是来自七喜汽水(根本不含咖啡因,从根本上击中其要害),而不是来自百事可乐;而对手机巨头诺基亚的颠覆性战略是来自联发科,而不是来自摩托罗拉和三星(你怎么去跟一个不做手机的企业竞争?)这在军事上,就叫做“超限战”,即用富有想象力的战略和战术去攻击对手最薄弱的,无法克服的弱点,甚至是他们最赖以生存的优点(可口可乐怎么能不含神秘的7X?诺基亚难道要转型做芯片么?),比如本拉登对美国所策划的9113(撇开道义不说)。而在我们看来为什么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创业企业都会失败,基本上都因为他们没有满足上面的两点(所以叫做“风险投资”,呵呵)。


在我们看来,他们所采用的没有任何想象力和颠覆性的战略,就好像是鲁莽的指挥官指挥着手握寸铁的士兵去强行攻占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作为代价,他们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啧啧,大量的金钱。


至于什么是“颠覆性”的战略,我们也有两点:(1)我们也不知道;(2)我们似乎知道,但不会在这里轻易的告诉你(呵呵),你知道,自古以来,像藏宝图啊,迷宫钥匙啊什么之类的东西,都是要用钻石和黄金来换的,呵呵。


好了 ,本着认真负责和娱乐精神,我们在这里做一个(不那么富有想象力的)头脑风暴:怎样颠覆腾讯QQ?(在此声明:以下情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设想有一个由于某种技术垄断生意(比如VCD芯片C-Cube)在中国赚取了大约7亿美金的美国人“倒了”先生(Mr.Dollar)想捐出其中的6亿美金(大约42亿人民币)给中国人民,前提是要以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方式。他找到了云科技(呵呵,请原谅),并幸运的选中了腾讯QQ(或者是不幸的)作为目标。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腾讯最新的数据2009年Q2财报(真实的,根据云科技相关报道)


即时通信注册帐户总数达到9.900亿,比上一季度增长5.9%。即时通信活跃帐户数达到4.480亿,比上一季度增长9.1%。即时通信服务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6,130万,比上一季度增长6.6%。接着让我们看看我们的系统所得出的结果(真实的,截止到2009年8月21日):

































香港交易所03881543.59亿35.56-0.97441.21万22.85
腾讯控股(一百)07002071.47亿48.712.40434.81万18.67
长江实业00012281.42亿15.200.72367.38万14.79
新鸿基地产00162866.55亿19.542.10461.03万9.77

可以看到,腾讯(以下称QQ)的市值已经接近长江实业,达到2000多亿港元,但它的垄断值更高,与李嘉诚先生几乎垄断了香港的土地相比(请原谅我们这么说),QQ几乎垄断了中国网民聊天的这个互联网空间,在此,我们有一个大胆但却合理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超越长实的市值。


好了,接下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它最大的(垄断)优势呢?是它的软件好用么?好像不是吧,我也用过MSN啊,AOL messenger啊什么的,它们好像都差不多。对了,是它庞大的忠实的用户(见上面的数据)。


那么,请考虑一个颠覆性的问题,怎样把它的这些庞大的用户资产变成它的最大负担呢?或者是负资产呢?(或许是一个最没有想象力的)答案之一就是:当它必须为每个账户付钱的时候。



这样,在云科技的策划下,凭着一款免费的聊天软件KK(它们现在似乎满世界都是),“倒了”先生发起了一场“全球变暖,企鹅搬家”活动,基本内容如下:(1)每一个拥有QQ账号的人都可以免费得到一个KK账号,并且(2)在保证一定的平均在线时间(MEAN ONLINE TIME, MOT,本人杜撰,以下同)的条件下,可以每年得到人民币100元的现金。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设想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1)(通常也是最没有可能性的)QQ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在天上掉馅饼不捡白不捡和天上掉馅饼为啥我不捡的心理驱使下,大约2000万QQ用户注册了KK,并且保持经常在线,这花去了“到了”先生大约3亿美金(合20亿人民币)和一年时间。对此,资本市场做出了反应,QQ的市值大约跌去了10%,也就是200亿元。与此同时,凭借着2000万即时通信服务最高同时在线帐户(sametime active online user, SAOU)和在线活跃账户(online active user,OAU),KK向港交所/纳斯达克/纽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并且比照QQ的规模,计划融资600亿元,并声明上市融资以后会继续向满足条件的账户发放现金;(2)(也是最有可能的)QQ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当然包括打出了民族牌“保护民族聊天产业”和“是中国人,就用咱自己的QQ”以及“爱我中华,用我QQ”等,并承诺向每个账户发放等值的100现金,这大约要花去(最保守估计)60亿人民币,资本市场同样对此作出了剧烈反应,股票暴跌,市值同样跌去了大约200亿元;(3)(也是最狠的)考虑到“倒了”先生出身于对冲基金,他在推出KK的同时,在香港股市上卖空了70亿(或更多)左右的QQ股票(港股允许做空),这样,即使他在KK上全面失手赔了20亿,只要QQ的股票暴跌,他就依然能够赚到50亿!据说本拉登就是在“911”发生之前,大量做空美国股市,并在事后,凭此赚取了上百亿美元。


在我们看来,还有第(4)种可能(也是云科技最希望的),由于马化腾先生和云科技的“深厚友谊”,经过双方“友好协商”,QQ决定拿出100亿元收购KK和云科技,并为答谢广大用户(并防止类似事件发生),1年之内所有节目全部免费。


你看,凭着3亿美金(大约20亿元,与QQ2000亿的市值相比,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和一个颠覆性的创意,“倒了”先生或者得到了(1)一个市值600亿的上市公司或者(3)50亿元或者(4)100亿元,顺便说一句,“到了”先生依然按照计划捐出了他后来所得到的几十亿元给“地球变暖保护协会”,因为他喜欢看到这样的结果,并认为:所有的垄断者(尤其是那些不合理的)都有义务回馈社会,或者它们拿出九牛一毛(这时候它们往往是自愿的和优雅的),或者它们一分不剩(这时候它们往往是狼狈的和被迫的)。


好啦,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故事很没有创意和想象力可又似曾相识?没错,前不久发生的九城和网易的“魔兽之争”(我们称之为“魔兽搬家活动”),在我们看来,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最新现实版本。很巧合的是,据说网易为此付出了2亿美金(你以为它买的是什么,魔兽的源代码么?不!是上面的500万用户!),同样很巧合的是,据最新报道,由于这次“魔兽搬家”很不顺利,网易的股票暴跌(包括九城),并因此损失若干个亿!(呵呵,很像,是不是?)


你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具有颠覆性和想象力的创意呢?我相信;或者,你也愿意加入我们这个头脑风暴的游戏呢(基本上,稍作改装,这种打法可以适用于很多依靠庞大“忠实”用户生存的那些互联网垄断巨头,包括国内和国外的,你自己可以想得到的,呵呵)那么,各位互联网的大佬们要小心了,我们下次的题目就是:如何颠覆。。。。。。。 呵呵。。。


备注1.(真实的)据最新报道,在“魔兽”事件中,九城股票因此暴跌了25%;与此同时,网易股票跌了10.31%,并在继续下跌中;(你可以去算算它们损失了多少亿?);


备注2.(本人杜撰的)即日起“云基金”开始私募,最小一个认购单位为1000万美金;最多认购不能超过10个单位;(呵呵,娱乐一下)。


创新












  1.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1. 目前还没有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昵称 (必填)

电子邮箱 (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网址









Additional comments powered by BackType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常规化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常规化: "之前看到的一份出自美国国家广告协会的报告中指出,已经有三分之二的营销人员在利用社会化媒体来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他们所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Facebook、Youtube、Twitter以及LinkedIn。虽然在国内我们有不同的社会化媒体工具,但类似的趋势也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通过视频、SNS等手段来增加和用户的互动,从而提高网络营销的效果。

eMarketer刚刚公布的另一份报告也显示出相同的趋势。而且这份报告还进一步指出,在未来一年内,使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普及率将达到82%,成为一种为大部分公司所使用的常规营销手段。

品牌和代理公司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情况
US Brand Marketers Who Use Social Media Marketing, June-July 2009 (% of respondents)

下面图表里面的数据更有意思一点。从图中我们发现,其实绝大部分的人还是承认社会化媒体的作用。他们还没有参与到社会化媒体中的原因是不得其门而入或者是担心真正执行起来的效果。

品牌和代理公司不接纳社会化媒体的原因:
Barriers to Social Media Adoption According to US Brand Marketers and Ad Agencies, June-July 2009 (% of respondents)

品牌和代理公司评估其社会化媒体营销效果的方法:
Methods Used by US Brand Marketers and Ad Agencies to Measure Their Social Media Marketing Efforts, June-July 2009 (% of respondents)

这些统计可以说明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化媒体不再是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概念。广告/公关代理公司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拿Social Media这个字眼来吸引客户的眼球,因为客户们早已经了解它的作用,并知道这是理所当然的营销手段。Social Media成为各种Marketing Campaign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代理公司目前所要考虑的或者说要去解决的,是如何更有效的执行社会化媒体营销,如何更客观有效的衡量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效果。不然,必然会迅速减少和其它代理公司竞争的筹码。


-Original By WebLeOn

"

2009年全球最佳的50個網站!

2009年全球最佳的50個網站!: "近期美國【時代】週刊選出了2009年「50個最佳網站」,來看看你有使用哪些網站服務吧!★點選圖片可開啟該網站★1.Flickr:圖片分享網站分為付費與免費兩種,除了分享圖片之外,還有許多用戶拿來當作Blog的圖床,不過最受歡迎的當然就是標籤式的瀏覽方是囉!2.California Coastline:收集美國加州海岸線圖片的個人網站為了保護美國加州海岸而起,一個人、一架直升機、一台數位相機就完成了這一切。3.Delicious:書籤分享網站不同於其他書籤網站,Delicious主要提倡與別人分享交流書籤。4.Metafilter:媒體評論網站雖然必須支付5美金的費用,但是Metafilter仍然是相當值得用戶參與的投票與評論網站。5.popurls:信息聚合網站popurls致力於收集網路上各個著名網站的即時更新,讓用戶在最短時間內得知自己喜愛網站的最新動態。6.Twitter:"

Is RSS dead?

Is RSS dead?: "

Yesterday, ZDNet's Sam Diaz called RSS a 'Web 1.0 tool' and voiced the opinion that 'there are better ways now'. He noted a Forrester Research study showing that only 9% of adults in the US use an RSS reader monthly -- a 2% drop from 2008.


Diaz's comments were in response to a Google blog post announcing the release of the second annual Google Reader Power Readers, a collection of the sites various influential individuals call their favorites.

To Diaz, Power Readers is an attempt by Google to reinvigorate interest in Google Reader, Google's online RSS reader. But he has moved on:



Once a big advocate for Google Reader, I have to admit that I haven’t logged
in in weeks, maybe months. That’s not to say I’m not reading. Sometimes I feel
like reading - and writing this blog - are the only things I do. But my sources
of for reading material are scattered across the Web, not in one aggregated
spot.



Diaz levels some valid criticisms at RSS. Aggregating all of the sites you read on a regular basis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and keeping up with the vast amount of unread RSS items that quickly accumulate is all but impossible. Of course, many users never had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RSS presents; it isn't exactly a mainstream phenomenon. Ask the average person on the street what RSS means and you'll probably get more than a few funny guesses and blank stares.


Social media, on the other hand, is a mainstream phenomenon. One that Diaz hints provides a better solution. So is it time to declare RSS dead?


In my opinion, the answer is no. RSS may not be as popular as Twitter or Facebook, but who says it has to be? Twitter and Facebook are great for content discovery; RSS is one of a number of tools that can be used for content aggregation. Comparing them is like comparing apples to oranges.


The real question is who is RSS hurting? Nobody. Even if only 9% of adult internet users in the US use an RSS reader monthly, that's still a pretty sizable part of the internet population. And given how easy it is for publishers to implement RSS feeds and make them available to users in a non-intrusive manner, there's really no reason for many publishers not to offer RSS.


Bottom line: this isn't an either/or proposition. Not every technology has to achieve 90%+ adoption to be useful. Social media is an excellent and popular medium for content discovery; RSS is a useful medium for content delivery. Let's leave it at that.

"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The Road to Hokusai’s Waterfall | About DOCOMO | NTT DOCOMO

The Road to Hokusai’s Waterfall | About DOCOMO | NTT DOCOMO:
DOCOMO對201X年發展的願景,看了覺得未來能使用新科技真幸福,也開始擔憂那群無法學習科技的人,如何找到生存空間
"Mobile phones have evolved to become indispensable tools that have changed the way we lead our lives, and they are certain to continue to evolve and play an even greater role in both business and everyday life.
This video depicts the near futur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 we at DOCOMO envisage it - a future in which people of all ages can enjoy richer,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communications lifestyles than ever before."

Fetchback adds opt-out link to ads and loses fewer web surfers | Blog | Econsultancy

Fetchback adds opt-out link to ads and loses fewer web surfers | Blog | Econsultancy: "In the ongoing debate over behavioral targeting methods online, the subject of consumer preference is a thorny issue. Most consumers don't op-out of sharing their information with advertisers online. Is that because they don't know how, or because they don't care what happens with their info?"

諾基亞捍衛龍頭 得靠低階手機

諾基亞捍衛龍頭 得靠低階手機: "諾基亞至今仍是全球手機和智慧型手機市場龍頭,但好日子可能所剩不多,一方面是強敵環伺,一方面是產品功..."

Nokia Booklet 3G小筆電問世 - 資訊硬體 - 3C產品 - udn數位資訊

Nokia Booklet 3G小筆電問世 - 資訊硬體 - 3C產品 - udn數位資訊:
果真如此,手機和netbook是替代品還是互補品,客官門看下去
"與一般市面小筆電較大的差異在於,Nokia Booklet 3G 螢幕尺寸雖然只有 10吋,但解析度高達 1366x768,更適合文書處理、瀏覽網頁、多媒體播放使用。而且還內建 3.5G, A-GPS。"

NET-MBA課後報告:網站可以簡單到只剩一個email或一個字嗎?

NET-MBA課後報告:網站可以簡單到只剩一個email或一個字嗎?: "最近會試著再把NET-MBA的課後報告寫回來,以敦促自己保持活力。新一屆的上課再次爆滿,塞到沒有一個空位。我也會繼續努力在每一堂課加入新的主題、新的投影片。今天想寫的題目是,上周第五屆的課程提到的幾個「極簡網站」案例。網站要多簡單,可以簡單到多簡單的程度?簡單不一定表示好用,但有些網站因為「簡單」,本身就讓網友想試試,這就有趣了──
其中案例之一就是──「Posterous」。
以前曾兩次寫過Posterous,一次是「第三代網址」,一次是「停筆的博客」,早就看好它,但最近它更猛的傳出更驚人的捷報!目前Posterous的一個月不重覆拜訪已達130萬人,這數字已經過Quantcast放貼紙證實,而且從Google Trends亦可看到Posterous的流量不斷的成長,幾乎每兩個月流量就翻一倍,一直到七月都還在跳躍成長中!最近你我都發現身邊有些朋友開始使用Posterous,美國也有一些好文章是採用Posterous那個很容易辨識的版型。
這個部落格平台的關鍵,就是你可以把自己的文章直接用「email」寫好、附上照片,寄給post@posterous.com,就可以貼一篇新的文章到Posterous。很多人就覺得這真是做到「何地都可以寫信」的境界,寫網誌文章還有一種「毫無壓力」的感覺,好像在和一個朋友寫信一般。就靠這招「簡單」,Posterous真的簡簡單單的就攪動了已經停滯很久的部落格平台版圖!
重要的是,現在,這個做法開始有人學了!這個周末TechCrunch得到來自創業家口中的第一手消息,有一個叫「Rate It All」的評分網站,準備開始嘗試類似Posterous的「透過email操作」的新做法。這個網站完全學了Posterous這種email操作的精髓──
首先,你完全不必申請會員,只要寄一封信給reviews@rateitall.com,馬上就可以開始玩!連它的網站都不必進去,就可以開始玩!怎麼玩?只要按照它的格式,將你要評的物體、餐廳、任何東西的名字寫在email的標題,信中的第一行則寫「4 stars」,你就可以將這個物體評為四顆星!Email的後面還可以加上一段自己想說的話。
RateItAll這麼一「學」,很可能吸引到新的一批使用者。因為依Posterous的邏輯,就算現在評餐廳、評文章、評食品、評美女…甚至是評教授、評醫生的網站已經滿坑滿谷滿山滿海,但還是有些人「沒在用這樣網站」、「沒有評分習慣」。有些習慣評餐館的,或許偶爾看到一間衣服店她也想評一下,但在她所熟悉的那個平台上就只能評餐館,怎麼辦?這種「輕度者」就會來「RateItAll.com」,隨便寄一個東西出來,不經意的,而她的名字也會被記錄下來,因為她寄出的email帳號已經幫這個網站「認識」她了,不必多填資料了。
除了Posterous和RateItAll之外,還有一些網站,則是強調「簡化頁面」,簡化到只剩……一頁,而且那一頁可能只有一個數字。一個字。
你說,會不會太誇張了點?

這些超簡單、極簡風的網站,去年曾經大批的出來。在這堂課裡,我介紹了「膏爾定律」,以及目前四個網站介面簡化趨勢,包括最簡化的「會員申請」法則,還有除了Posterous以外的「第三代網址」,以及「隨機配對」招式、「零掌控的小遊戲」方法。另外,我也介紹了好幾種真正的「終極極簡網站」,包括那個很出名的「Twitter現在是不是當機?」(istwitterdown.com),還有很會吊胃口的「三字天書」(telescopictext.com)…等等,還有好幾個其他的案例,都已經新增在我們NET-MBA第四堂課流量提升成功案例中。
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一種讓網友「只來一次」的「覺悟」。這種網站就是……只要讓你來一次,來一次就夠了。這邊有兩個新增的案例:
第一個,是去年九月推出的網站「Click That Button」(clickthatbutton.com),來到這個網站,確實就只有一個大大的按鈕要去按,這按鈕很漂亮,實在叫人很難不去按,按了以後或許我們就會聚精會神的注意有什麼東西。但按下去以後,上面的數字「加一」,再按一次,它再加一。而且還告訴你你按了幾次。你說,這個要幹嘛?有趣的是,他們也在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弄了一個歐巴馬的版本,要幹嘛?沒有要幹嘛。但那個數字很驚人,表示有很多人去點。就夠了。而且如果它要策畫一些事情也真的要「按下去」才表示我真的來過、支持過…等等。網站設計成這樣應該能將「第一次來訪者」增加到最頂端。還有人拍了這部15分鐘影片擴大解釋。
第二個是這周末看到的:「目前有多少人在太空中?」(howmanypeopleareinspacerightnow.com)。這又是另一種風情。大家為了想知道到底現在太空中有多少人類而過來,看到數字「六」,接下來會做什麼?重點來了,這種網站真正有趣的是那個連結,也就是那個默默藏在旁邊的那個「ISS」的國際太空站的連結。現在雖然只是連到維基百科,但我被吸引到這裡,對此題目很有興趣,那個是我必點的按鈕。許多網站做出來是要增加某網站的流量,這種網站可以成為大家喜歡介紹的地方,最後成為為另一個網站「帶路的」前導網站!
有興趣報名下一屆NET-MBA網路成功課程嗎?請到報名網頁,參考下一次開班的時間:
「周四晚上班」:下次開課從9月24日(四)晚上6:40~9:40,連續五個星期。
「周六下午班」:下次開課從11月7日(六)下午1:30~4:30,連續五個星期。
五堂課共: $6000元,附贈飲料。優惠方案:未來只要帶來一位朋友付費上課便少3000元,若帶來第二位朋友付費上課則再少3000元,等同於兩人同行,第二人「半價」;三人同行,一人「免費」,此特價僅限三人同行,若四人以上則必須全部回復以原價報名。欲報名請寄信至:contact.mr6@gmail.com
大家加油!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