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Twitt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witter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Readtwit 把 Twitter 中即時分享的超連結轉變成全文網摘訂閱 | 電腦玩物

Readtwit 把 Twitter 中即時分享的超連結轉變成全文網摘訂閱 | 電腦玩物: "

「Readtwit」是針對個人Twitter社群圈裡龐雜訊息內容的優化、過濾、訂閱服務,裡面一些簡單卻實用的小特色,讓想把Twitter當做知識吸收平台的用戶,找到一個可用的優質資訊整合管道。

就如同「Readtwit」官方網站圖片所顯示的,每天在Twitter上跟隨那麼龐大的微型碎念資訊,我們如何最有效率、最準確也最聰明的吃到其中的好料?Readtwit提供我們幾個小工具來達到這個目的:

  • 只保留包含超連結的網摘:當然,純粹只有文字的tweet可能是「早安」,也可能是「名言忠告」,但以機率來說「包含網址」的tweet是有用推薦的可能性更大,我們由此可以發現當天的即時新聞或最新網路文章。
  • 解析短網址,合併重複網摘:在Twitter上透過RT會有很多重複的網址內容,而Readtwit可以自動解析短網址,並且把所有一定時間內重複網址的訊息合併成同一則。
  • 去掉你不喜歡的人或關鍵字:接著Readtwit讓我們自訂不想看到的用戶帳號或關鍵字。
  • 訂閱網摘網址目標的全文內容:最後,Readtwit讓我們把重整後的Twitter資訊流訂閱到自己的RSS閱讀器,而且還幫我們把目標網址的全文抓出來訂閱!
"

微網誌上訊息是如何發送的?以 Twitter 為例,一窺即時搜尋的可能性 – MMDays

微網誌上訊息是如何發送的?以 Twitter 為例,一窺即時搜尋的可能性 – MMDays: "

Posted by Mr. Friday

美國知名的部落格 ReadWriteWeb,日前發表了一篇來自 Infoharmoni 這家自稱研究即時搜尋的 startup 的文章,看了以後很有回到學校裡面和教授討論paper、研究理論的興奮感覺。趁感覺還在,趕快地跟大家分享一下。

Twitter推出即時搜尋功能之後,一時之間吸引了相當多人的目光。可是就如同我曾經在 Twitter 引爆即時搜尋風潮,但是目前的即時搜尋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這裡面提到過的,其實現在的即時搜尋還有很多可待改進之處,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如何將訊息排名。我當時是這樣寫的:

排序是一個搜尋引擎的重要課題,因為人們只想要看『重要的資訊』,沒有排序過的資訊根本是一堆垃圾。而像Twitter這樣用時間排序,也不能說是不行,只能說是一種偷懶的方法而已。

即時訊息的排序,或者說Ranking,我們要怎麼做呢?或者,除了排序,我們還能從即時訊息裡面挖掘出來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觀察一下即時訊息的資料特性,以及它是如何傳播的,會有比較清楚的頭緒。

研究標的

iran_revolution_jul09a

上圖是今年六月伊朗大選時,在Twitter上討論”Iran”這個關鍵字的tweet,單位是一小時。可以看得出資料量相當龐大,最高峰時每小時的討論量可以超過8000則推,多到你根本看不完。不過也因此,如何在當中篩選重要的推,並以適當的方法呈現出來,就變得格外有價值。

訊息特性

iran_revolution_jul09b

一個熱門的新聞關鍵字,隨著更多新訊息的出現,會隨時改變它的資訊內容,以及跟其他關鍵字的交互關係。這樣講有點抽象,我舉個例:如果我們現在去plurk上面,搜尋”戴爾”這個字,那我們可以大概的觀察到討論內容的關鍵字會隨著新聞的不斷出現而改變:

  • 6/26:螢幕、好便宜
  • 6/30:說好的螢幕呢
  • 7/4:電腦、E4300、明翰、泡沫網
  • 7/7:總經理、折價券

光是從新關鍵字的出現,我們就可以察覺到有新聞有新進展出現,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上圖是 infoharmoni 研究伊朗事件的相關 tweet 時,發現每當伊朗選舉有新的進展/消息出現時,與 #iranelection 一起出現的關鍵字就會改變,而且在事件發生後的當下會大量出現。

傳遞路徑

那Twitter上面訊息是怎麼傳遞的?誰看了你的推?這個訊息原是有點難回答,不過要感謝”retweet銳推”這個功能的出現。Retweet 這個功能像是說『我看了你訊息,而且我也推薦這個訊息,要給我認識的朋友看』,因此作為即時訊息傳遞路徑的觀察對象,可以說再合適也不過了。

如果A、B這兩個人分別代表地圖上的兩個點,而A推了一則來自B的推文,就等於在A點與B點間建立一條連線,那麼可以用下圖代表伊朗事件裡,Twitter上即時訊息的傳輸關係:

iran_revolution_jul09d

這張圖真是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伊朗事件Tweet的特性了。

首先,只有極少數的五個人〈五個白點〉,他們的推會大量的被其他人〈周圍的紅色圓點〉retweet。這相當符合我之前寫過的另外一篇:淺談網路世界的 Power Law 現象〈五〉──Plurk的名人效應與酪梨壽司的一千噗 裡面談到的現象,就是微網誌裡有相當大的群聚效應,群聚在 Infoharmoni 所謂的『Information Elite』的這一小撮人上。

再者,雖說是群聚效應,但是這張圖的群聚比例未免也太懸殊了,看起來就像是五個不同的人、對著五群各自不認識的群眾發言。如果這五個人的發言效應這麼大、又都是針對同一事件發言,那應該會有很多網友是同時會關注這五個人的推才是。但從圖表來看,同時關注這五個人的網友〈位在中間的點〉反倒不如各自的關注者多?怎會這樣?

Infoharmoni 認為,這是因為新聞事件與媒體報導的關係,Twitter 上關注伊朗的人突然爆增,以至於這群人還來不及形成完整的社交結構所致。

iran_revolution_jul09e

相比之下,這是分析同時提到伊朗與 ”obama” 兩個關鍵字的RT關係,所畫出來的圖。你可以從圖上觀察到,雖然仍然有群聚效應,但是單一支持者的規模小得多,連線間呈現複雜的交錯關係,代表這些討論者之間已經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社交結構。猜想,或許在伊朗事件裡提到 obama 的人,多半是美國人,由於他們使用twitter的時間比較久,所以在上面的社交結構也比較複雜些。

分析即時訊息可以做什麼?

這幾張圖表不只是炫而已,這篇文章已經相當清楚的暗示了 Twitter 上的即時訊息可以做什麼應用出來。前面關鍵字變化的部分,讓我想起了 Google News 這種自動偵測新聞事件、判斷新聞的半衰期、自動排序新聞的服務。而後面關於 Retweet 的研究,則跟 Google 最擅長的超連結分析與搜尋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 Twitter 比起一般的網頁,更為棘手的是新訊息會一直不斷湧入,因此如果要在上面發展搜尋或 Data Mining 的技巧,必須考慮如何快速更新搜尋結果的問題。

總而言之,即時訊息的分析與搜尋、甚至從中挖掘出隱藏的社交結構,可以說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透過 infoharmoni 的資料特性分析,或許能一窺即時搜尋的可能性。infoharmoni 稱,如何動態地、有系統地挖掘出隱藏的新社交結構,可能是個價值百萬美金、甚至是上兆美金的大哉問。那該怎麼做?或許先仔細研究  Twitter 上的訊息特性,就能有一些頭緒。

"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Twitter Search 五個關鍵技巧找出 Twitter 裡的有用、有趣資訊

Twitter Search 五個關鍵技巧找出 Twitter 裡的有用、有趣資訊: "

即時性訊息訂閱,關鍵字要小心下,目前twitter沒支援國別搜尋結果,所以很容易抓到奇怪語言訊息

twittertip-02

我一直都把Twitter當做自己每天很重要的即時資訊、簡要知識來源。一方面我透過諸如TweetDeckiTweet等工具隨時跟蹤Twitter上最新消息,另外一方面我透過Twitter Search服務去搜尋我感興趣的主題關鍵字;Twitter,毫無疑問的,對我來說可以發揮微型知識寶庫的功能,上面眾人分享、傳遞的新聞讓我經歷著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上面眾人網摘的各種連結讓我輕鬆到達網路中達人分享的陣地,而上面濃縮精鍊的語言辯論也常常讓我學習到思考的方法。

我上面說的一點也不誇張,而是真實的Twitter使用經驗。所以我曾經寫過:「你可以不用 Twitter ,但不可不知如何挖掘 Twitter」一文,確實你必須先大量而有所選擇的去follow適合的人,才能獲得我上面所說的知識傳遞效果,不過即使沒有Twitter帳號的朋友,你一樣有方法可以來利用Twitter這個寶庫

  • 將Twitter當做你的第二個搜尋引擎

前一陣子Twitter官方首頁改版,除了替換介面外,也凸顯了「Search」這個功能,官網上一個大大的搜尋框,你「不需註冊登入」就可以使用!和Google、Yahoo幫你找到各種網站、部落格資料不同,Twitter從搜尋引擎的角度來看,幫你找出來的是每天、每時、每刻網路上的人在摘錄什麼文章?傳播什麼消息?關心什麼事件?以及他們所做的各種簡短評論和討論。

這樣的搜尋引擎以及其所獲得的內容有沒有用?我覺得是有用的,因為它代表了一種與世界上其他人互動的搜索、檢索方式(一種最大意義上的人肉搜尋),它不是依靠Google的機器爬蟲去算計每個網頁的內容與權重,而是依靠網路真實的用戶來群聚一切。

所以我自己已經很習慣在搜尋Google之外(是的,Google這類一般搜尋引擎還是最重要的),第二順位會去搜尋Twitter。

twittertip-08

今天我要來介紹的,是從「5 Great Search Tips for Finding Cool Links Shared on Twitter」裡面看到的五種搜尋Twitter的技巧,都很簡單,但是都很好用,可以幫你搜尋到更多有用的資料。底下我就引用該篇文章裡提出的五個方法,加上我自己的心得說明。

  • 1.使用關鍵字,或使用複合關鍵字

就跟你在其他搜尋引擎裡一樣,來到「Twitter Search」或Twitter官網首頁,輸入一個或兩個關鍵字,找出Twitter裡面的相關內容,你可能會驚訝的發現,原來Twitter裡蘊藏了這麼多好東西。

例如用「Google 技巧」去找找看,看能找到哪些小撇步。

twittertip-01

2.只針對網摘搜尋,找出別人推薦的連結

Twitter是一個網摘的好地方,140個字的限制,拿來填充網頁文章標題與網址,加上簡單心得非常剛剛好,所以很多人會在Twitter上網摘各種優秀文章、影片圖片連結。反過來說,我們可以利用「filter:links」這個指令,專門找出Twitter上含有超連結的訊息。

一個實際的應用就是,試試看「影片 filter:links」(關鍵字和指令中間要空一格),馬上可以幫你找出別人推薦的影片。

twittertip-03

3.移除不想要的搜尋結果或垃圾訊息

Twitter上有沒有垃圾訊息?有沒有大量發無用訊息的機器人?有,而且還不少。但是這並不減損你可以利用Twitter搜尋所能產生的功效。我們可以在搜尋Twitter內容的時候,利用「-」指令,加上要過濾掉的關鍵字。

這樣一個小技巧可以運用在很多地方:例如你不想看到某人的訊息就加上他的帳號名稱,你不想看到某個網站自動發來的訊息就加上網址連結部分關鍵字,你不想看到某類關鍵字訊息當然就加上關鍵字即可。

我們來試試看,例如使用「臉書 -plurk」,這樣你就可以看到Twitter用戶針對臉書(facebook)的發言串,但是不會看到來自噗浪的自動轉貼訊息。

twittertip-04

4.針對 ReTweet(RT)訊息搜索(或過濾)

「RT」是Twitter上的一種用戶行為,由Twitter使用者自主發起,在「轉推」別人的優秀訊息、網摘時,加上「RT」,又被稱為「銳推」。因為這種行為形成的資訊傳播效果驚人,所以大多數Twitter客戶端工具都會加上這個功能,甚至連Twitter官方都考慮加上原生的RT能力。

雖然會有人不喜歡看到Twitter上一大堆轉來轉去的轉推,但是「RT」造成的擴散效果是無庸置疑的。一個新聞事件可能因為大家不斷的RT而被更多人知道、一句中肯睿智的短評因為RT而被更多人思考,透過RT我們把Twitter上的知識資訊傳遞出去並註明來源。

於是,那些被「RT」的訊息,是不是就代表又經過一層的用戶篩選,是更有用、更有趣的訊息呢?所以大家應該想到了吧!第四個Twitter搜尋技巧,就是在搜尋關鍵字加上RT(當然,也可以運用前面的 - 來過濾掉RT訊息)。

例如我們使用「臉書 -plurk RT」,就可以找到Twitter上那些不是從噗浪轉噗,並且又被別人RT轉推過的資訊。

twittertip-05

5.訂閱你的搜尋結果

在Twitter Search這個服務裡面,右上方的「Feed for this query」提供了訂閱搜尋結果的功能。組合前面各種搜尋技巧後,如果你對於某個主題在Twitter的持續討論情形有興趣,那麼你就應該訂閱它。

twittertip-06

我自己是利用「Google Reader」來訂閱這些關鍵字搜尋結果,因為我自己關注的是各種新鮮軟體、網站資訊,所以我使用「網站 RT」、「軟體 RT」兩種搜尋結果訂閱,隨時關注Twitter上大家正在討論哪些軟體或網站。

twittertip-07

  • 小結:

「搜尋」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國外最近很熱門的在討論所謂「即時搜尋(Real Time Search)」是否會對Google搜尋技術造成挑戰的問題,「即時搜尋」指的正是像Twitter這樣的內容搜尋方式,我是覺得Google搜尋和Twitter搜尋仍然是兩種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需求,只是「即時搜尋」的地位與價值開始慢慢浮現,我們開始真的可以在Twitter這種社群網路搜索中找到很多有用的東西。所以,或許我們有時候在搜尋完Google後,真的可以試試看到Twitter、Plurk噗浪facebookFriendFeed中找找,搞不好那裏反而有我們需要的結果喔!



"

2009年9月5日 星期六

云科技 » Facebook已经有6500万活跃手机用户,是Twitter总用户2倍

云科技 » Facebook已经有6500万活跃手机用户,是Twitter总用户2倍:
facebook在台灣五月以後成長速度驚人,短短七月人數就從150k倍翻300k
"Facebook已经有6500万活跃手机用户,是Twitter总用户2倍"

Tiny Twitter Brings Twitter to Your Windows Mobile and Java-Enabled Phones - twitter - Lifehacker

Tiny Twitter Brings Twitter to Your Windows Mobile and Java-Enabled Phones - twitter - Lifehacker: "Windows Mobile/Blackberry: If you have a data plan with your phone and want to avoid using up your SMS quota updating Twitter, Tiny Twitter will help you keep tabs on your friends and send out tweets without overage charges."

新浪微博,不是Twitter,而是微媒体

新浪微博,不是Twitter,而是微媒体: "

看來還不夠成熟

据说新浪微博是由陈彤亲领团队开发,从产品立项到公测仅用一个月时间。在门户网站里,一款 Web 产品能够如此迅速上线,着实高效。新浪对微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目前新浪微博已经有围脖微波歪脖等昵称。而且据说新浪微勃的男同志就叫勃友,妇女同志就叫波友。我体验了两天,即兴写点看法。


新浪微博


Twitter 被墙,国内的饭否嘀咕、叽歪们被维护,滔滔无所作为的环境下,新浪微博对于时机的把握还是很准的。以新浪作为网络媒体掌握的资源,不应该怀疑微博人气是否会这个问题,而是要思考新浪微博将会以怎样的姿态火起来,火起来之后能够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新浪博客倚靠名人资源优势成为中文博客最大的 BSP,虽然在盈利性上想象空间不大,但为新浪带去的流量及品牌效应让其它门户眼红。在微博里利用名人资源吸引人气,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即使是在用户较为成熟的 Twitter 上,名人效应依然是十分可怕的,Twitter 是天然的信息放大和传播利器。当然,即使曾考虑走名人路线的嘀咕能够正常回家吃饭,在强大的新浪微博面前也是九牛一毛。


虽然沿袭了 Twitter 最初在中国的别名微博客这个概念,域名也是让人忍不住联想的 t.sina.com.cn,但新浪微博在产品设计上似乎很不情愿与 Twitter 有半点关系。Twitter 的一路成长,由最初只是「What are you doing的记事本到今天的对 Facebook 造成巨大威胁、以及成为众多公司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第一战场,Twitter 的产品始终保持简洁与开放是基本原因。相比之下,新浪微博在产品设计上除了有一些迎合中国用户的花哨元素之外,整体虽然还算简洁,但在不具备 Twitter 的开放性和产品张力的前提下,能够有多大还是一个疑问。


目前被用户批判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新浪微博完全抛弃了 Twitter 的 Reply 机制,取而代之的是「评论」。新浪微博上有位老兄说@本来是 twitter 自身不足激发的一种畸形使用方式,现在却奉为圣经。」对于这位从来没用过 Twitter 用户对 Twitter 作出的评价,我们当然可以无视。问题是,@ 是否就真的是一种畸形使用方式?


@Username 虽然是在 2008 年才被官方支持,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将 Twitter 这个有无数个信息节点的网络比喻成一个社区,那么 @Username 就是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协议。如果没有协议的存在,社区的每一个用户都将成为孤岛。放大来看,这层协议就和 http 一样,应该是通用、标准化的。所以 @Username 是 Twitter 的灵魂,但它或许并不是新浪微博所需要的。


在只有名人」和「粉丝」的新浪微博里,两极分化严重,我们不需要通过@将用户连接起来。作为「名人」的你,只需要说几句碎碎念就能够得到大批粉丝的拥戴;而作为一根「粉丝」,你的职责就是抢沙发和评论。这是作为网络媒体的平台商新浪所希望看到的,媒体就应该有传播者与受众之分。Web 2.0 所宣扬的平等和开放在 Web 1.0 的运作手段里很难找到,这很正常。


按照国际惯例,纠几个细节作为问题:



  • 贵脖的确允许使用任何邮箱注册围脖,但在得到我的许可之前,为什么会强行将我的账号与新浪邮箱绑定?结果现在使用自己 Blog 域的邮箱登陆时,系统给我一个空账号。这是一个多么牛逼而野蛮的做法啊。

  • 贵脖把「Home」页做成了没有消息发送框的「微博门户」,把「Profile」页做成了「Home」页。这是一个多么诡异的设计啊。

  • 贵脖连微博和评论的数量都能统计错误。。。

  • 没有 @username 的情况下,会引导用户多使用转发功能。用户 A 应当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微博被用户 B 转发了;而 C 如果二次转发了此微博,应当通知哪些人?以此类推。


  • 贵脖的发布、评论、登陆按钮非常不好用;

  • 贵脖的评论框很让人有压抑感,就不能大方地放大一点舒适一点?

  • 贵脖的一些交互(比如发表成功的弹窗)其实还可以再优化一下的。

  • 贵脖的管理员好像也只看名人的意见反馈,我发在#微博意见反馈#中的消息从来没有人解答。



最后,非名人如果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结交朋友,还是坚持翻墙健身上 Twitter 比较靠谱,义务帮忙测试新浪微博产品的小白鼠则另当别论 :)


Twitter 仍然是我的主战场:@ecvip,欢迎 Follow;新浪围脖也可以来玩:@oxygen



可能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




Share/Save/Bookmark



©黄海均的互联网日志 | 1 条评论 | Permalink | Feed | Twitter | 标签: , , , ,

"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Wangtam: Twitter 黄金比例:不对称的社交

Wangtam: Twitter 黄金比例:不对称的社交:
如何知道網友影響力,也許TWITTER是不錯方法
"黄金比例

如果你新加入 Twitter ,会发现其很容易上手:如果有人关注 (Follow) 你,你会收到一个通知,同时也可以将对方放到自己的关注名单中。毕竟,你希望收到一些 Twitter 消息 (Tweet)。通过几十次类似的操作,你可能开始更慎重地使用 Twitter ,会查看对方的个人资料以及最近所发的消息,但用户很快将放弃这种方式,最后必定开始使用神秘的'黄金比例'来确定对方是否值得关注,这个几乎每个用户知道、但却不一定能够认识到的法则就是关注者 (Followers) 与所关注 (Following) 数量之比。"

TwitterMySite : Twitter Follow Me貼紙產生器-哈燒部落 I Want Hot News

TwitterMySite : Twitter Follow Me貼紙產生器-哈燒部落 I Want Hot News: "有在玩Twitter的人一定蠻喜歡在自己的網站上放上精美的Follow Me(跟隨)貼紙,如果你找不到美美的貼紙,那推薦各位去TwitterMySite,上面有很多精美的follow me貼紙,數一數目前大約有18款貼紙,我想應該也夠用了。"

Microsoft Brings Twitter And Facebook To The Emerging World With OneApp

Microsoft Brings Twitter And Facebook To The Emerging World With OneApp: "


http://www.rssmeme.com/story/12925127/microsoft-brings-twitter-and-facebook-to-the-emerging-world-with-oneapp
Shared 18 times.

Tagged

Company & Product Profiles (10836)

facebook (9186)

microsoft (4840)

oneapp (24)

Twitter (12047)

windows mobile (459)

.


screen-shot-2009-08-24-at-95941-amHere in the U.S. (and especially in San Francisco), it’s easy to forget that most of the world doesn’t have iPhones, BlackBerrys, Android phones, and the like. Much of the world doesn’t even have access to them, and if they did, they are often way too expensive to actually get one. Should those people be without mobile access to services like Twitter and Facebook? Microsoft doesn’t think so.


Today, it is launching OneApp, an app for people running Windows Mobile phones with slow processors and not a lot of memory. Basically, it’s a lightweight app that lets you run more intensive apps by grabbing just the basics of that app that you need. And OneApp also offloads some of the processes required to use the larger apps to Microsoft servers, which handle it over the cloud.


Microsoft is launching OneApp as a part of the mibli consumer mobile service, in partnership with Blue Label Telecoms in South Africa. It will be a free download (though data rates may apply). Initially, there will be a dozen larger apps that OneApp can optimize, including the aforementioned Twitter and Facebook. Others include Windows Live Messenger, and RSS reader, and some games.


screen-shot-2009-08-24-at-95444-amThe plan is to make OneApp available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oo, and to expand the apps that run on OneApp. Microsoft notes that developers will be able to write their apps to work with OneApp simply by using JavaScript and XML. There’s an SDK that will be available at the end of 2009.


Microsoft is hardly the only company making moves to bring some of the more advanced bells and whistles of the mobile web to the emerging world. The core idea behind the recently (and somewhat accidentally) unveiled Facebook Lite is to make Facebook available in places like India and Russia.


It makes sense for companies to take these extra steps to make apps available in places with less technology as it’s not only the right thing to do, but it represents the areas with the most growth potential. OneApp is a part of Microsoft’s Unlimited Potential initiative.


Crunch Network: CrunchBase the free database of technology companies, people, and investors























"

Tributes.com: Social networking may fail, but obits are booming

Tributes.com: Social networking may fail, but obits are booming: "

With advertising revenue taking a nosedive, many online startups are shifting their business models. But it's not often that such changes are as tied up in the issue of mortality as with the creation of Tributes.com.


This weekend Boston.com profiled Jeff Taylor, the founder of job classifieds site Monster.com. Since leaving Monster, Taylor created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for boomers called. Eons Inc. But as the economic winds have shifted, Taylor has moved the focus of his company from lifestyles of the 50-something set to an online obituaries desitination called Tributes.com. As if baby boomers didn't already have enough trouble contemplating their imminent demise.

But obituaries have something that that social networking for the boomers does not have: a commission based fe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Boston.com:


'Eons began with a big vision: create an online gathering place for
people on the far side of 50 that would evolve into a kind of
next-generation AARP. In addition to the website, there were plans for
a print magazine, a membership rewards program, and a TV show. But
while the company spent heavily on marketing (including television ads
where Taylor tried to popularize the slogan “Boom! Boom! Boom!’’),
“they never found that seed for organic traffic growth,’’ says a former
Eons executive. Today, the AARP website gets about 3 million visitors a
month, while Eons attracts just 250,000,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ervice Compete.com.
Maybe boomers and seniors weren’t looking for a destination built just
for them - or maybe they were gravitating to other social networks,
such as Facebook.'


Meanwhile, the company's obituaries section was taking off. Tributes.com both creates online memorials for recently departed celebrities and sells 'tributes' to grieving families through funeral homes. Their service is a welcome addition for the funeral industry. Funeral directors are often responsible for writing and compiling obits for the departed but don't get a cut of the fee from newspapers. They do receive a fee from Tributes.


In this climate, many ad supported sites are struggling. Monster.com may be more well known than Eons right now, but it is suffering terribly because of the economy. Monster.com's classified job ads saw a 31% decline this year according to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firm IDC.


Obituaries, on the other hand, keep coming no matter what the Dow is doing. According to Boston.com:


Eons will generate more revenue than Tributes this year, but Taylor
projects Tributes will do better in 2010, adding optimistically that
“we do have new products coming out at Eons’’ that could change that.
Last month, Tributes took in $1.2 million in funding, on top of $4.2
million it had banked previously.


Tributes president Elaine Haney tells Boston.com that due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with the newspaper industry, obits are ''ripe
for someone to come in and do something different.' And she says that
as time goes by, more people who’ve grown up online will consider the
Web - and not newsprint - to be the natural place to look for
obituaries.'


So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as they say?

"